导读:我们的月份有新历月份也有农历月份,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农历时间的,所以农历的月份别称我们都要清楚。那么,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又叫腊月?腊月是什么意思呢?想要了解腊月几习俗,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又叫“腊月”
腊月又称“蜡月”,早在秦朝的时候,人们习惯在岁末的一个月举行祭神仪式,并把这个月称为“腊”,十二月正值蜡梅(也作“腊梅”)盛开之时,所以被称为“腊月”。
俗话说“寒冬腊月”,腊月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,民谚云:“腊七、腊八,冻掉下巴。”说的就是其冷的程度超乎想象。这时冬季田事告竣,故有“冬闲”之说。农事上是“闲”了,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,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。春节,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。而腊月,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,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。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,然后人们要扫房、请香、祭灶、封印、写春联、办年货,直到除夕夜。广义地说,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“过小年”,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,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。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拖至二月二“龙抬头”那天过年才算结束。
腊月是什么意思
腊月,即农历十二月。
关于“腊”,早在《周易》与《周礼》等著作中就有“肉甫”和“腊味”的记载。“腊”的本义是“干肉”。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,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“腊月”这一别称。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,所以有“腊月”之称。
岁末十二月由于处在新旧交接时段,是祭祀比较多的月份。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有在这新旧交接的月份举行“岁终之祭”。因岁末十二月有“腊月”“腊冬”等别称,所以这个月举行的祭祀称为“腊祭”。
在古时,月份的别称很多,每个别称均有其不同的含意。岁未十二月除了“腊月”这别称外,还有除月、末冬、腊冬、嘉平、季冬、严冬等别称。腊月,现通常指农历十二月。
腊月习俗
腊月二十三
现通常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。腊月二十三,在我国北方地区又称“小年”,是传统民间祭灶的日子。传统民间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因此祭灶王爷,只限于男子。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诸神中,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。祭灶的风俗,由来甚久。明代时祭灶是腊月廿四,清代以后是在廿三。北京有"腊月廿三,灶王爷上天"之说。
腊月二十四
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,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。《礼记》中,有“凡内外,鸡初鸣,……洒扫室堂及庭”的记事。这说明,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、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。周书《秘奥造宅经》中就有“沟渠通浚,屋宇洁净,无秽气,不生瘟疫”的记载。
《吕览法》称:“岁除日,击鼓驱疠疫鬼,谓之逐除,亦曰木难。”后来,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。到唐代,“扫年”之风盛行。宋·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记载:“十二月尽,俗云月穷岁尽之日,谓之除夜,士庶家不论大小家,俱洒扫门闾,去尘秽,净庭户,换门神,挂钟馗,钉桃符,贴春牌,以祈新岁之安。”清*顾禄《清嘉录.十二月.打埃尘》:“腊将残,择宪书(指历书)宜扫舍宇日,去庭户尘秽,或有在二十三日、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,俗呼打埃尘。”清*蔡云诗《吴俞欠》诗曰:“茅舍春回事事欢,屋尘收拾号除残。”《岁时琐事》则说:“十二月二十四日扫舍宇,凡有所为,不择宪书,多嫁娶,谓之乱丝日。”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的风俗,由来已久。又名“扫尘、打埃尘、除残、除尘”。按传统民间的说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“穷运”“晦气”统统扫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又叫腊月,腊月是什么意思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相关拓展
《太初历》是什么时候制定的_太初历的编制者是谁
导读:《太初历》是什么时候制定的?太初历的编制者是谁呢?很多日历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尤其是我...